[真题密卷]2023-2024学年度单元过关检测(二)历史答案

[真题密卷]2023-2024学年度单元过关检测(二)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至2024学年历史试卷
    2、2020~21年度单科模拟训练卷历史二
    3、2024—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历史
    4、2023-2024历史试卷
    5、2024年历史学考试卷
    6、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7、2024―2024年历史期末检测卷
    8、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9、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10、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构重叠(如多个监察部门),但材料未涉及机构设置,只列举职能,“繁复”可能指程序复杂,但材料强调规定细致而非繁琐,排除C项。故选D项。7.C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中国)。根据题干“《章程》共分立学总义、学科程度、评年入学、学生人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员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章程明确了新式学堂的学制、课程设置和管理规范,有利于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为新式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C项正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主要形成于民国时期,清政府在1904年尚未采纳其主张,排除A项;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是在1905年,排除B项;《奏定学堂章程》主要涉及教育制度,而非直接确立文官考试制度,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是在民国时期逐步实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8.B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蒋介石和注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决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积极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而此时日本侵略者利用国共对崎的历史矛盾,趁机大肆侵略中国。因此,这一时期是国共对崎时期,此时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逐步开展起来,力量不断增强,B项正确;北伐战争推动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此时共产党还未组建自已的军队和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项;“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出自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新中国实行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9.C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材料以时间顺序列出关键法律文件:从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1929年《考试法》,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再到2005年《公务员法》。每一步制度建立和完善均以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标志,表明法治化是推动公务员制度发展的核心动力,C项正确;材料中法律法规的核心作用是“构建公务员制度框架”(如考试制度、选用的效果,且“杜绝”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仅关注“制度本身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岗位吸引力”无逻辑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10.C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斯巴达。根据材料可知,斯巴达国王因为没有男性后裔(继承人),其婚姻受到元老院和监察官的干涉,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王位世袭,国主垄断了军事统师权,但监察官拥有审判国主等重要权力,可见国主权力受到制约,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斯巴达国王的婚姻,不代表公民都缺乏婚姻自由,排除A项;仅根据国王的婚姻受到干预无法得出城邦政治的成熟,排除B项;斯巴达是寡头政治,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实行贵族集体专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1.B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罗马法最核心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公民法还是万民法,均将“保护私有财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石,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前5世纪)的成文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而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逐步形成的,二者分属罗马法发展的不同阶段,《十二铜表法》与万民法的“标志形成”无关联,排除A项:罗马法在早期发展的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但是随着罗马疆域扩张,非公民人口大幅增加,仅适用于公民的公民法无法解决跨民族纠纷,罗马帝国时期形成的万民法,明确将适用范围扩展到“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包括非公民),对非公民的财产、婚姻等权利提供了法律保护,故罗马对非公民并非没有任何约束力,排除C项;罗马法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尤其在方民法形成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外来法律文化,“始终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A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56年(西欧)。根据题干“从此教皇不仅是宗教领袖,也成为世俗君主”可知,教皇国的建立使得教皇拥有了独立的世俗权力,这必然会引起与其他世俗政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理下了政治裂痕的隐患,A项正确;这一事件并未统一教权和皇权,反而创造了两个独立的权力中心,导致中世纪频繁的冲突,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主要基于军事义务和主从关系,与教皇获得世俗领地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事件主要涉及政治权力的转移,而非直接加强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13.B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美国)。根据题干可知,1829年杰克逊总统就职时,求职者蜂拥进人白宫要求职位,这反映了杰克逊推行的“分赃制”,即获胜政党将政府职位分配给自己的支持者,这种制度任人唯亲,导致腐败和效率低下,1841年哈里森总统就职时,类似现象再次发生,数方求职者聚集白宫,进一步暴露了分赃制的弊端,这些事件凸显了美国当时选官制度的问题,表明美国选官制度呕需改革,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行政部门的职位任命,并未直接破坏立法、司法2/5【高二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6075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