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四)历史试题

陕西省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四)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国家执政党派的领导能力是否提高,故排除C项;文官制度的确立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故排除D项。13.D考查清末选官制度改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癸卯学制推行后,学堂选官制度设立;1905年,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但一段时间内学堂选官并未被时人都接受,私塾仍成为部分人的选择,据此可推知,传统思想制约了近代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科举考试被废除,但通过考试选官的方式并未被摒弃,故排除A项;“晚清教育近代化的变革已完成”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清末新政内容涉及多方面,“未得到民众广泛支持”的说法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14.A考查唐朝的法律与教化。根据材料“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这些律条对不孝罪的论定、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可知,唐朝礼法结合,维护统治,故选A项。仅根据《唐律疏议》中关于“孝”的条款,得不出体系完备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具体的惩罚措施,也未体现敬天,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体现司法程序,故排除D项。15.B考查中国古代乡约。根据材料“德业相劝”“孝尔父母,敬尔兄长”“重人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乡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故排除C项;中国古代乡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没有体现乡约实施的后果,故排除16.C考查英国《大宪章》。根据材料“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国王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也不得令我等群起攻之、肆行讨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大宪章》限制了国王的税收权和司法权力等,这体现了《大宪章》具有限制王权的法治精神特征,故选C项。《大宪章》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在当时不会摧毁封建制度,故排除A项:1215年英国《大宪章》维护的还是封建贵族的利益,故排除B项:14世纪中期,英国才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故排除D项。17.(1)变化:明洪武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明永乐时期,阁臣开始参与政务,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明洪熙、宣德年间,阁臣品位提高,取得票拟权;明嘉靖、万历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拥有了类似丞相的权力。(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中央政务运行;易出现内阁弄权问题。(2分,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主要不同点:明朝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责任内阁是资本主义社会代议制的产物;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英国责任内阁的首相由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明朝内阁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英国责任内阁受议会的监督和制约。(4分,任答两点即可)主要表现: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支配增强;内阁增强了对议会选举的控制;首相地位和权力上升。(4分,任答两点即可)18.(1)特点: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保障措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等性;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2)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要求;国际环境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建言献策:新时代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要继续坚持法治导向;继续优化公务员制度体系,增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开放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要继续坚持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要把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廉洁高效和满意度高的公务员队伍作为变革目标。(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9.(1)新特征: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频繁发生;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的不衡性进一步加剧。(4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部分国家出现治理危机;个别大国的霸权任性和责任缺失;国家间发展不衡;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陷入危机。(4分,任答两点即可)危害: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贸易风险;激化社会矛盾与政治不稳定;冲击和割裂国际政治关系;导致经济全球化减速甚至停滞。(4分,任答两点即可)20.示例一:论题:国情不同造成了西方国家宪政体制具有差异性。(2分)阐述:中世纪的英国有以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宫廷政变,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北美殖民地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自治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建立美国,但由于邦联制的软弱,产生很多问题,美国于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并据此建立联邦制度和总统共和制,秉持三权分立原则,协调了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为美国发展提供了保障。总之,各国的宪政模式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积极探索的结果。(10分)示例二:论题:新中国宪法的制定和完善彰显了人民政治。(2分)阐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并颁布《共同纲领》,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该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推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以及国力增强,各种保障条件逐渐具备,于1982年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10分)(“示例”仅作为参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高二年级七校期中联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5-L-232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