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高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金太阳(24-578B)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期,这次军事行动是规模空前的大会战,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首次联合作战,形成‘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准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中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A项;结束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是解放军攻占南京,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D项。14.1949年1月15日,《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中指出:“你们派人去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必须严格地注意到不要打乱企业组织的原来机构”“只要不是破坏分子,应令其担负原来职务,继续工作,军管会派军事代表去监督其工作”。这一指示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B.表明党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城市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D.意在彻底消灭农村的反动势力【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指示有利于将官僚资本顺利地转到人民手中,加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这适应了当时民主革命形势变化的需要,C项正确;抗战时期是国共合作,没有没收官僚资本,排除A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指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4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1895一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一1927)》材料二1927一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摘编自刘克祥《1927一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12分)》周周测·历史六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