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答案(语文)

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
    2、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3、2024年河南省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4、2023-2024河南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5、2024年河南七年级期末考试答案
    6、河南省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2024
    7、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8、河南省2023-2024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9、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检测卷(二)
    10、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中检测卷2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被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技艺水平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一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产业工人的摇篮,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可有以下作为:一是强化培育意识。从职业生涯角度看,工匠精神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个体职业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所有从业者都应具备的品格。特别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烦琐的生产劳动逐步为机器所取代的今天,个体的工匠精神越来越成为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综合素质。个体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可以增强其竞争取胜的实力,而且可以使其在职业生涯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与内在的成就感、充实感。二是开展教育实践。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培育贯串于学生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训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对工匠精神当代意义的认识;通过开设专业入门课或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工匠情感;全面挖掘专业实训的教育效能,规范实训环节与过程,磨炼学生坚强的工匠意志。要充分重视知识作为背景的价值,超越将知识视为工具的文化教育功利化倾向,为学生提供有广泛适应性的教育,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促进学生成长为支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生力军。有学者云:“于国,工匠是重器;于家,工匠是栋梁;于人,工匠是楷模。”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工匠精神的诠释者、践行者、传承者。(摘编自邓宏宝《培育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何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匠精神早在古代就有,传承至今,仍有鲜活强大的生命力,在不同层面产生着积极影响。B.工匠精神除了需要精湛扎实的技艺,还需要一颗持续追求卓越的心,这可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C.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艺已从手工业发展到智能技术,要防止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科技进步。D.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工匠精神的弘扬中去,成为工匠精神的继承者。2.下列关于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材料各有侧重,但又有统一的核心,都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发展和弘扬进行了论述。B.材料一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这也正彰明了工匠精神在高校“大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C.材料二引用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话,能有力证明“技艺水平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观点。D.中国自古就是工艺制造大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工匠大师,材料二举出鲁班、庖丁等人的实例加以阐释。25DY·语文(二)-R-必修上册-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