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B)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 高考
2、2024年高考时间具体是多少
3、2024年全国高考人数能达到多少人
4、2024年高考制度
5、2024年高考政策是啥?
6、2024年的高考
7、2024年高考考哪几门科目
8、2024年几月高考
9、2024年高考日倒计时
10、2024年的高考是几月几日
试题(历史))
民族国家建构时期: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评分标准:满分6分,两个时期各3分,任一时期答到1点2分,2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2)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意识的觉醒;近代政治变革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民众的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制度建设等。(评分标准:满分6分,1点2分,3点满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20题参考答案可参考“元规则”政治:大一统(中央集权)、民为邦本、民族交融(天下一家)、以文治国、“郡县治,天下安”、选贤任能、礼法合一、因俗而治、多元一体、和合天下:经济:重农安民(以农为本)、富民利民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天人合一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示例一:规则:民族交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规则阐释:自原始社会以来,农耕、游牧、渔猎等不同生产方式的各族先民已居住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周边戎狄蛮夷杂居共处,频繁交往,相互交融,形成了各族同源共祖的“华夏认同”。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北逐匈奴,南抚百越,移民屯垦,设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府,促进了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入华”,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联姻,并积极学习汉族的农耕生产、典章制度、儒家文化与社会习俗,交替的“胡化”与“汉化”壮大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南北统一和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清朝统治者集历代民族治理之长,在中央设理藩院主管民族宗教事务,在地方采取了尊重各族习俗、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因地制宜地设置管理制度(如伊犁将军、驻藏大臣)、推行满蒙联姻、册封藏传佛教领袖、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等一系列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了祖国疆域。综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是历朝历代共同遵循的治国原则。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示例二:规则:“以农为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规则阐释:中国是世界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农业既是民众的衣食之源,也是国家政权主要的赋税来源,因此历代政权均视农业为“立国之基”,均坚持“以农为本,重农安民”的基本国策。战国至秦汉时期,封建政权积极打击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推广耦犁和耧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组织民众兴修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龙首渠),保证农业灌溉水源。唐初统治者实行均田制,为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授予国有土地,改革税制,轻徭薄赋,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元明清统治者积极组织国家力量修订历法、编撰农书、推广高产农作物、移民垦殖,为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综上:“以农为本”的文明元规则塑造了发达的农耕经济,养育了中华民族,并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