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广州二模)试题(语文)

2024年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广州二模)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广州高考
    2、2024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材料二:觳之战①(节选)《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师遂东。及滑⑦,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搞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敞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夏四月辛已,(晋)败秦师于毅,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注]①前28年,晋文公、郑文公去世,秦国千里偷袭郑国,未果。回国途经毅山,遭晋伏击,全军覆没。史称“毅之战”。②小国,在今河南滑县。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腆A澈邑B为从者C之淹D居E则具一日F之积G行H则备一夕之卫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敢”,冒昧;“执事”,代指对方。烛之武这里所用的都是敬辞,表示恭敬。B.“东封郑”和“遂东”两个“东”用法不同,前者名词作状语,后者名词作动词。C.“犒师”即犒劳军队,“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意义相似。D.两文“吾其还也”的“其”,词性、意义均相同,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认为舍郑有益于秦国,而亡郑只会有益于晋国,进而巧妙离间秦晋之间的关系,最终说服秦伯,使其退军,从而保全了郑国。B.晋文公不同意攻击秦军,认为这是“不仁”“不知”“不武”的,表现出一代霸主的见识和胸襟,也反映出《左传》重“礼”的特点。C.弦高作为郑国使者出使秦军,表面上是慰问秦军,实际上是委婉地暗示郑国对秦国的军事行动已经知晓并有所准备,使秦军不敢轻举妄动。D.皇武子前往宾馆致辞,以郑国物资匮乏为理由,驱逐杞子等三位大夫,话语绵里藏针,迫使三人出逃,从而粉碎了秦国里应外合的阴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分)(2)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4分)▲14.材料中“烛之武”“弦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请简要概括两人的共同之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题。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