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1(2024.03)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
2、2024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历史
3、2024苏锡常镇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4、2024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苏锡常镇联考历史及答案
5、2024苏锡常镇一模历史
6、2023-2024苏锡常镇历史二模
7、2023-2024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质量调研历史
8、2024苏锡常镇高三二模历史
9、苏锡常镇历史二模2024
10、2024苏锡常镇历史一模
两税法等经济立法。历代经济立法都号称是“抑兼并”抑末利方面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地主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在于运用国家强制力剥夺和瓜分工商业利润。一摘编自郭建《中国经济立法史》材料二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一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立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答案】18.特点: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相结合;经济立法与刑罚紧密联系;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利益;封建国家财政状况影响经济立法兴废;推行“崇本抑末”政策19.特点:方式独特,新建、拆分和内迁相结合;以重工业、国防军工为主,兼及地方民生;投入巨大,持续时间长,成就丰硕;工业、交通、科研等全盘启动,形成了体系化的全面建设。(任答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我国西部地区国防工业及军工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战略纵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大西南、大西北交通落后的局面,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东西部工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衡问题,有助于我国经济衡、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兴起了一批新的工业城市,深刻地改了我国城市布局不衡的问题,也影响到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西部地区崛起了一批新的科研基地和大专院校,为我国西部教育、科技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北朝、隋唐时的均田令'都与赋役制度紧密相连可归纳出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相结合;根据材料一“盐法、钱法等大量使用死刑,直到明清两代仍是如此”可归纳出经济立法与刑罚紧密联系;根据材料一“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地主经济基础,可归纳出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利益;根据材料一“唐朝中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中央财政危急,则一反以前经济放任政策,大量制定盐茶酒专卖、两税法等经济立法可归纳出封建国家财政状况影响经济立法兴废:第10页/共13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