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语文答案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4.《师说》和《医说》两篇文章均属于“杂说”,请简要概括两篇“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说理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一16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杨万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选用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时令特点,扣住了诗题中的“初夏”。B.其一写诗人午睡初起,无精打采,当看到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沉浸其中。C.其二写诗人想看书,可是刚想翻开又兴致索然,在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D.其二将诗人的闲散与儿童的天真烂漫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此时此境的寂寞无聊。16.杨万里的“诚斋体”远近闻名,形成了“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独特风格,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风格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两句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中国古代诗人惯于用颜色修饰意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青色又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短歌行》中的“▲”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种颜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步入长沙临时大学旧址的展览厅,我在一张地图前发呆。地图是一座城市的花名册,我细细辨认着小小的地名。小圆点所标示的袁家岭今非昔比,那些街巷阡陌早已发生了巨变。高耸云天的湖南第一高楼国金中心,在四百五十二米高的顶楼可俯瞰长沙城。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岳麓山上,层林尽染。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散入仅三点一六方公里的袁家岭文化区,发出拔节生长的声音。坐落在车站路的省湘绣博物馆,藏着一道道迷人的艺术风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绣浴火重生,一幅幅艺术佳品为湖湘之美作了精彩的注脚。出神入化的鬅毛针,一针一线,绣出惟妙惟肖的虎绣像。不可思议的双面全异绣,在同一幅透明纱料的两面绣出两种物像,构图、色彩、技法各异,让人拍案叫绝。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仅三点一六方公里的袁家岭文化区有新建筑、时尚元素,不断变化”,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高一语文第7页(共8页)】·24-193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