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6.史学家钱穆先生评论某一制度时指出:“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度”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不举孝,不奉召,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8.学者赵显明在其文章中指出:“13世纪前后,中国这个曾经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却走入了历史的迷途。也像古罗马时期的基督教一样终于成了官方规定的、人们必须信仰的‘教义’”。材料中横线处应该是A.程朱理学B.黄老之学C.孔孟儒学D.陆王心学9.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以下可以佐证材料观点的史实是A.纸币交子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B.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D.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10.某位同学在网络上查询某件历史事件时,输入的关键词有“15世纪前期”“七次远航”“刘家港”等,这一历史事件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最远到达非洲北部和地中海沿岸C.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D.在技术上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11.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High Qing”(注:清朝的鼎盛)。以下可成为依据的是A.疆域开拓,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B.商业繁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对外交往频繁,开放民间对外贸易D.思想文化繁荣,科技成果领先世界1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1821一一1850)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当放弃”指的是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B.允许通商口岸设C.接受协定关税D.开放五口通商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春秋时期成书的《论语》《老子》谈及战争问题时只有只言片语:战国诸子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远远超过春秋诸子,如《墨子》一书,专门讨论战争问题的篇目就有《非攻》等十四篇之多。这反映出A.“礼乐征伐自天子出”B.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加剧C.《论语》主张以德治国D.《墨子》的主张侧重战争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2页(共6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