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前期与后期相比,北直隶和山东人口数增加,福建和广东人口数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社会经济遭到元末动乱影响,明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北方人口数量增加,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多遭受倭寇侵犯,人口大量外迁躲避战乱,故材料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C项正确。排除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B项表述与材料中数据的变化构不成因果关系,故而排除。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颜元认为宋儒“著述讲论之功多,而实学实教之力少”,他认为为学之要旨是“行于身者多,劳枯于心者少…为做事故求学问,做事即是学问”,这实际上是倡导“脚踏实地”,A项正确。材料没有“格物致知”“克己复礼”“心即理也”的相关信息,故而排除B、C、D三项。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丹麦祁罗弗洋行订购发电设备,两广总督张之洞委派专使从美国订购发电机和电灯,台湾巡抚刘铭传从国外购进发电机,这些事例反映了洋务派重视引进西方新技术,正在进行早期现代化的尝试,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B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洋务民用工业服务于军事工业需要,C项错误,故而不选。4.B【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内外危机加剧,促使民间知识分子从“开通明智”“维新”“振兴教育”“法学”中探寻出路,思想加快觉醒,B项正确。题干只涉及民间资本兴盛,未提及官营出版业的私有化,A项错误;晚清政府并未放弃对思想文化的管控,“自由争鸣”无法实现,C项错误;19世纪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变法观念有所减弱,民主革命观念增强,D项错误。5.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积极带头组织和兴办实业,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这些做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A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革命派的阶级立场已经改变,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并未巩固,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一定保障,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的时间均与材料不符,故而排除。7.B【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是在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创刊,宣传抗日救国,这有利于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故B项正确。1938年10月,广州、武汉陷落,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了抗日主战场,故A、D两项错误;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C项不符合史实,故而不选。高三历史第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