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能生·名校交流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4089C)日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24省1月联考甲卷
2、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地区四月联考丙卷
3、2024超级全能生高三5月联考丙卷
4、2024超级全能生联考
5、“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地区4月联考甲卷
6、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地区4月联考丙卷(b)
7、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地区4月联考丙卷理科综合
8、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地区4月联考
9、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地区2月联考丙卷
10、超级全能生2024高考全国卷地区4月联考甲卷语文
会审美价值的变化。C.当代小说作家承继“以文见史”传统,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历史,才能在创作中避免历史虚无化。D.即使是情节完全虚构的作品,只要在更高层面上呈现了特定时代的本质规律,就可以看作是真实的。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以文见史”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一位普通农妇的颂歌,对她一生遭遇的描写,揭示了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B.《茶馆》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展示的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再现了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C.《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抗战时期根据地一对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新面貌。D.《边城》描绘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偏安一隅的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讴歌了当地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13.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但论述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14.《阿Q正传体现了“以文见史”的传统,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传统的。(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材料一: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困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困而赐贫穷,论图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图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材料二: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暗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究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24-121C·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