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详解】材料中的“闽贫说明明代实行“海禁”后,福建由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的地区转变为经济衰败地区,说明明代“海禁”阻碍了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明代海禁”只是禁止私人对外贸易,并没有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排除A项;明代海禁”虽有抑商因素,但不等于强化“重农”,排除C项;当时中国经济领先西方,排除D项。20.明清时期,江南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园林。其中苏州城就有200多处,大多数是为名人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有“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之说。这可用于说明(A.城市规划布局水高超B.苏州名士重农抑商观念深厚C.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D.明清南方士大夫生活的奢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江南封建士大夫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园林,苏州古城内外名人或士大夫阶层建造园林用于在城市里消费和享乐,说明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涉及城市内外私家园林的大量建造,并未涉及规划布局水的高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在城市内外建造园林,并未体现重农抑商观念,排除B项;材料中江南地区域内外大量建造园林,并不能说明整个明清时期士大夫生活的奢靡,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1.1830一1856年,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银荒”危机出现,银钱比价在超过1000文/两的基础上持续快速上涨,为此江西巡抚吴文镕上《设法贵钱贱银疏》曰:“用银之款,可代以用饯,财用因以少裕。”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A.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西方侵略激化中国银钱矛盾C.政府试图建立近代货币体系D.重农抑商政策事实上已破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侵华影响,依据材料,1830一1856年,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银钱比价持续快速上涨,因此有人主张把一部分用银的款项,改为用钱,扩大钱的流通范围,缓解“银荒”和银贵钱贱的问题。结合所学,19世纪中期中国的“银荒”主要是由于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造成白银外流。因此可知,西方侵略激化中国银钱矛盾,B项正确;白银在明朝已成为中国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试图建立近代货币体系,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魏源主持编撰的《海国图志》出版于1842年以后,在东亚地区流传甚广,其“师夷长技”的观点不仅第9页/共17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