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多杂乱,质量参差不齐,需进行整理和加工,有选择地使用;材料二是后世学者的学术著作,属于二手史料,因经过整理加工,真实性不如一手史料,但出自专业学者之手,内容清晰有条理,专业性与理论性较强。(6分)启示:历史研究应注重从多角度选取研究史料;历史研究应进行史料的甄别;注重不同类型史料的相互印证;历史研究要与时俱进,注重拓宽研究视角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侨批与史学研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素养。第(1)问,关于“历史价值”,根据材料“翔实地记录了近代中国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珍贵档案文献”并结合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遗产价值、研究华侨的家族史、研究近代中国的邮政史与交通史、佐证华侨的抗日贡献、研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关于“不同特点”,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类史料的类型及优缺点,即材料一中的信件是实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真实性与可靠性较高,但内容繁多杂乱,质量参差不齐,需进行整理和加工,有选择地使用;材料二是后世学者的学术著作,属于二手史料,因经过整理加工,真实性不如一手史料,但出自专业学者之手,内容清晰条理,专业性与理论性较强。关于“启示”,从史料选取、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指出。19.示例论题:改革开放时期流行语的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2分)论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改革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包产到户、自主经营。流行语“大包干”“一号文件”等反映了农村的改革以及中央对农村改革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行承包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流行语“厂长负责制”“承包责任制”等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国有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参与者。流行语“宏观调控”“下海”“奖金”等就是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反映。(8分)》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改革的内容和成果。(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把材料中的流行语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思想文化类等,选取其中一个类别,拟定论题,如从经济的角度,可以拟定论题“流行语的变化是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反映”。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分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说明经济体制改革衍生出的流行语的变化及内涵。最后,对论述部分进行简要总结,点明论题。论述充分,言之有理即可。20.(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旧殖民主义的破产;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以及新兴独立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懒;美国的经济扩张及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经济【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JH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