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

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答案语文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语文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9、2024衡中同卷答案高考分科
    10、2024衡中同卷新高考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只是”二字写小环梳辫子时的专心致志,表明她懂事能干,懂得照顾自我。B.句子②用“沉淀了的”修饰“淀粉”,突出王阿嫂的悲苦浓重到了无法化解的境地。C.句子③插入对话中,使对话层次更清晰;单句成段,也使王阿嫂的叙述更富画面感。D.句子④中“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表明人们对类似于王阿嫂的不幸遭遇已习以为常。8.文中多次写到的“牛群和羊群”“猫”及“虫子”,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9.小说往往是社会的镜像,但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也往往有选择上的不同。请比较分析鲁迅《祝福》和萧红《王阿嫂的死》两篇小说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同之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书》日:“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此百世不易之道也。昔汉高帝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历魏至晋,条目滋章,民无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律令,国初加以注疏,情文备矣。今《编救》续降,动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虑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今御史六察,专务钩考簿书,责发细做,自三公九卿,教过不暇。夫详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实必疏。故近岁以来,水旱盗贼,四民流亡,边鄙不宁,皆不以贵宰相,而尚书诸曹文牍整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不可以不变。《易》日:“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日义。”先王之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其辞正则其取之也义。三代之君,食租衣税而已,是以辞正而民服。自汉以来,盐铁酒茗之禁,贷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辞曲而民为盗。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夫兴利以聚财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费以养财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国之本,而刑者民之贼。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其赏,近岁官室城池之投,南蛮、西夏之师,车服器械之资,略计其费,不下五千万缗,求其所补,卒亦安在?若以此积粮,则沿边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边,望而不敢近矣。赵充国有言:“湟中谷斛八钱。吾谓籴三百万斛,羌人不敢动矣。”不待烦刑贼民,而边鄙以安。然为人臣之计,则无功可赏。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忧,而徇人臣之私计,岂不过甚矣哉?(选自苏轼《刑政》,有删改)材料二:苟子日:“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我。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刷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尚书囚诸曹回文牍回繁重回穷国日之力回书四纸回尾不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簿书”,指官署的文书簿册,由御史监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来补救过失。B.“榷易”,指专卖,朝廷当时实行盐、铁、酒、茶专卖制度,禁止民间私下买卖。C.“捐”,指舍弃、抛弃,和成语“秋扇见捐”“细大不捐”中的“捐”词义相同。语文试题第5页(共7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