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沧州市2022一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未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61011131516答案C B A D CADABC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城市、王权、阶级分化等,说明其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故C项正确;良渚文化处于父系社会阶段,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未体现良渚文化注重调节权贵阶层之间的利益,排除B项;良渚文化时期,王权处于产生和发展的早期阶段,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D项说法错误,排除。[命题意图]本题从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切入,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状沉。试题亮点通过良渚文化遗址的墓葬、水利系统,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的悠久历史,同时反映了良渚文化具有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重在考查和落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青铜器的纹饰和图案少了“鬼气”多了生动活泼动物形象,另外其重心偏低,给人雄伟庄严感觉,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人文意识的发展,故B项正确;原始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这种变化不是由于冶铁技术进步造成的,排除C项;西周正是礼乐制盛行之时,礼乐制度的瓦解说法错误,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商周青铜器纹饰图案的变化切入,主要考查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的特点。试题重在考查和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A解析:题干材料表达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使得文化典籍影响面扩大,推动文化的传播,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诸侯国加紧争夺变法人才,排除B项;战国时士人的活跃推动学术繁荣,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命题意图]本题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使文化典籍广泛传播切入,主要考查社会转型时期文化传播。本题重在考查和落实历史解释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4.D解析:材料主要表达的是秦统一了官职、法律、名物、专属称谓等,这些举措有利于政府信息统一与沟通,保证了国家政令的传达执行,故D项正确。里耶秦简反映的是秦统一后的举措,排除A项;大一统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B项;秦的举措意在加强政令统一,不是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秦朝统一职官、名物、称谓切入,主要考查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本题重在考查和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5.C解析:根据材料“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可知,佛教思想的传播影响了魏晋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故C项正确;佛教实现本土化是在唐朝,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和政策,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儒学复兴从唐朝开始,宋朝完成,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命题意图]本题从魏晋文人借鉴佛教文化切入,主要考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本题重在考查和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6.A解析:根据材料“仍不糊名,故取其人也,多公而审…士子们往往漫游天下,交结豪俊名流,激昂身价,从而形成一股漫游之风”可知,唐朝的科举取官需要推荐且考试制度并不严格,社会影响力往往决定科举结果,这表明当时科举制尚不完善,故A项正确。科举制的实行,是中央掌握了选官的主动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士子结交名流,扩大影响力以提高身价,不属于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排除D项。高二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
一百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