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一
2、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21ccj语文三
3、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1
4、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样卷一
5、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6、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7、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2024语文一
8、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024
9、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样卷二
10、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

具有契合事物的本性及和谐共生的意思。与孔子及先秦儒家非常相似,亚里士多德同样以自己的人性论作为逻辑起点,由此推论出了“中庸”的基本形式:“在感情和实践中过度与不及都是错误,适度则是成功并受人称赞。”“中庸”寻求的适度不仅有别于,而且必须限定在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境之中。也就是说,“中庸”不是表示在人类生活之外、算术数列的中间,而是对应于人们正确地运用理性的方式。如果只是停滞在逻辑论证的层面,那么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就很难被用来指导道德实践。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介于过与不及的“内在中庸”,另一种是定位于各种情感与行为之中的“外在中庸”。与之相应,《中庸》将孔子分析德性的思想概括成“中一和”结构,而所谓的“中”“和”与亚氏的“内在中庸”“外在中庸”非常相似。从形式上看,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可谓“美美与共”,共同以人性论、避免过度与不足作为界定德性的基本视域,并且确信人的情感和行为能够养成正确、合宜的品质。然而,就二者所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言,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又彰显出“各美其美”的特点:孔子及先秦儒家崇尚尧、舜的“允执其中”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延续了古代英雄社会仰慕高超射箭术的风俗;孔子及先秦儒家尤其注重人与外在生存情境的和谐共生,而亚里士多德则更为强调个人自觉运用理性的重要性。这种关于“中庸”的不同理解表明,中西文明在轴心时代所自主构建起的德性论,不仅因为传承、发展本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而养成各自独特的精神气质,而且有必要通过互学互鉴来超越文明隔阂、实现文明和谐。(摘编自尚建飞《中庸之德: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与天道”在《论语》中被提及,后来有文献将它阐发为评价情感、行为的根本尺度。B“慎独”是基于对“性与天道”的敬畏而深刻省察自己的动机,以便达到“中和”的境界。C.《中庸》认为“天”生成了万物,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而喜怒哀乐则源于人的生理欲望。D.轴心时代东西方所秉承的不一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得两者的“中庸”思想产生了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分别论述中西文明对“中庸”的认识后,又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结到文明互鉴的主题B.对“性”“道”与“教”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阐述,有助于说明“性与天道”对成就德性的作用。高三语文第2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