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参芳答案2023年安徽省名校之约第二次联考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序1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C0AC1.解析:本题题干时间为“商、西周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是唐宋时期,分封制的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中心主要在黄河流域,排除ABD选项。题干主旨强调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青铜器铸造中心在长江流域,体现南北联系的加强。故选C。2.解析:本题从西汉统治者对职官的调整状况入题,从裁撤官员、减少俸禄、缩减职权等方面,体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BCD选项都指某一方面措施,不是意图。故选A。3.解析:本题突出强调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设问从技术条件角度入题,考查造纸术的进步对书法的影响。书写材料经历了从甲骨、金属、简牍、丝帛到纸张的演变,随着技术的改进,材料成本降低的同时,书法的艺术性、文化的传播便捷程度都大为提高。故选D。4.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城市发展。“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体现了突破空间的限制,“全天候”体现了突破时间的限制;A选项只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排除;宋代政府仍然监管商业活动,排除C选项;题干未涉及国内外贸易状况,排除D选项。故选B。5.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标新变化。材料中的“活性因子”指的是明清时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因此可得出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不属于“活性因子”。而明清时期并没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且勃兴的说法更不符合史实,①④错误。故选C。6.解析:据题意可知,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的深人,题目设问的是变化的原因,排除C选项;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彰显“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近代主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动都与这些变化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选项。故选D。7.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图片表明从1916年开始,①在华商号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所学,当时处于一战期间,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在此期间日本扩大对华经济侵略;BC选项时间不符,D选项国家不符。故选A。8.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进行的抗战。从数据上,一目了然看出敌后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和伪军,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题干未涉及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和中国战场在世界战场中的地位,排除ACD选项。故选B。9.解析:由材料可知,“上述原则”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如能遵照“上述原则”办事,则有利于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判衔,“上述原则”是指和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万隆会议上主要是解决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时提出,保障了会议的顺利进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提出于新中国成立时,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与外交原则无关,A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B。10.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以,我国能用38年时间达到或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水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ABD选项都是成就取得的原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选C。11.解析:材料“学梭伦的立法,和过去惯法结合”体现了希腊法对罗马法影响,说明希腊文化对罗马具有一定的影响;材料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看出罗马法具有包容性,排除B选项;C选项“各城邦文化的优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选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D选项。故选A。12.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体现的是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根据材料“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可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