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四、思乡怀人类(24分)五、送别类(12分》5.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1)一(2)题。(12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0)(2)题.12分)A大命悼室人0诗十首(其一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①江淹类和陈子昂佳人永幕矣,隐忧遂历兹。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蕙弱芳未空,兰深乌思时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湘徒有酌,意塞不能持【注】①公元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梁王武三思赴边讨伐。崔融时任著作佐郎,随【注】①室人:指妻子。②湘留:指一种酒。军出征。②卢龙塞:当时的一个边境要塞。曹操北征乌桓时,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指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A,第一、二句写妻子生命终结,诗人的忧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深沉,一“矣”字传达出无限的辛酸和十一位功臣像悬于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光会百日空感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B烛光失去了往日的光华,铜镜终日暗淡无光。诗人因妻子去世,内心悲戚,故感觉日常用品与往常A.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营造出悲壮的送别氛围。不同。B.诗人说“王师”是仁义之师,不喜征伐,劝崔融等人慎用兵、少杀戮C,第五、六句通过描写桐叶和雾气,营造出清新幽美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与妻子过去美好的生活C.颈联指写战场环境,盛赞唐军军威,“侵”“扫”二字用得极妙。状态。D.诗人为出征者送别,所作的这首诗语言质朴,词句铿锵,撼人心魄D.诗歌末尾两句写诗人本欲借酒浇愁,却因心胸闷塞,无法端杯饮用,使诗歌在抑郁哀伤的气氛中(2)诗人在尾联是怎样巧妙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8分)结束。(2)“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8分)答:六、闺怨类(16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6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2分)鹊踏枝”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欧阳修赵嘏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杜若①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家,悠悠梦里无寻处。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注】①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南唐词人冯延已的作品。②寒食:寒食节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A,这首词的首句以“行云”喻男主人公,突出了男主人公飘荡在外、不思归家的形象特点。【注】①杜若:香草名。②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③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B上片写绚烂的花草和女主人公乘坐的装饰华美的车,以美好的物象衬托女主人公的哀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C“撩乱春愁如柳絮”以“柳絮”喻春愁”,一言愁之乱,二言愁之浓,设喻形象而准确。A.首联写诗人尚在曲江,未能回归故乡,眼前的寒江和吸烟令他思念起故乡D.这首词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塑造了情怨交织的闺中思妇形象。B颈联出句写思念随着原上草蔓延开去,到处都是,巧妙地表现了乡思之浓(2)“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有哪些妙处?请简要分析。(12分)C.颈联对句写受交通影响,家书难达,变得稀少,写家书少有突出思之切之效答;D.前两联侧重于写春望,后两联侧重于写怀人,末句写春江的宏阔气势,使乡愁顿消。(2)领联是怎样突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8分)◇金太阳B创新:语文第20页◇XGK·单元卷(十)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