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期末检测卷历史
2、2023-2024学年安徽省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一)历史
3、2023-2024安徽省九年级历史试卷
4、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三次月考九年级历史
5、2023-2024学年安徽省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一)历史
6、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历史
7、2024—2024安徽九年级联考卷历史
8、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三次月考试卷九年级历史
9、2024—2024安徽九年级联考卷三历史
10、安徽省九年级期末考试历史2024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可以使中央更有力地控制地方,故D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初步形成是在秦朝,宗法制和王朝版图扩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C三项。2.B根据材料可知,法国三级会议是按照国王的意愿而召开的,它强化了君权,故B项正确;此时法国仍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时代,排除A项;城市运动早已兴起,与三级会议无关,排除C项;国王与三级会议之间没有相互制衡,排除D项。3.A边区参议院是边区人民参与政治管理的重要形式,许多开明绅士在参议会上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一措施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正确;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首次尝试,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抗日战争实行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国共两党分别领导各自的抗战斗争,排除D项。4.A材料“隆势诈,尚功利,干赏蹈利”的意思是,秦军过于注重功利,A项正确。B项是秦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之一,而不是荀子所说的“盗兵”,排除;连坐制度是地方基层社会的管理制度,C项排除;D项内容材料未涉及,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D根据材料“国王总是利用职位肥缺收买议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可知当时英国文官的选任,腐败现象较为普遍,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封建色彩”的内容,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被限制,在文官选任上国王也只能靠肥缺收买议员,不具有决定权,B项排除;当时英国“文官的录用由各部大臣或各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个人意愿任命”,所以随意性强,C项排除。6.C“人心皇皇,国势岌岌,半由学务,亟宜变通”等表明废除科举选官引起社会不满,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B经过长时期的“春秋决狱”活动,许多儒家的道德观念被直接赋予法律的含义,“春秋决狱”的推广,使儒者进入司法机关,从而使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越来越深,故B项正确。8.C根据材料“‘上帝面前人人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等’的法治原则”,可知宗教推动了近代西方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法律的权威性、法律的公正性,排除A、D两项;B项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9.C根据材料“消除《法国民法典》已有的影响竟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国家开始是被强制实行的《法国民法典》因为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无法被废除,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宪法的不断修订是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不断完善,没有体现出曲折艰难,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宪法的修订并非都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D项。11.D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是明朝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故D项正确。大鸿胪和理藩院分别是汉朝和清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大都护府是唐朝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排除A、B、C三项。12.A根据材料“随着新兴国家进入…规则的效力提出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这些国家对原有国家法中以欧洲为中心的内容提出了挑战,使得国际法不断发展完善,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联合国的建立和推动,排除B、C两项;D项说法错误,欧洲实力被削弱,但“走向衰败”过于夸张,且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兴民族国家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D项排除。13.D没有“援引苏联的办法”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造性,中苏两国国情不同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比较各种民族政策的优劣,没有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对苏联的优越性,也没有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适用于中国,排除A、C两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排除B项。14.B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从一开始不承认新中国,到中法两国建交,主要原因是法国为了提高在欧洲的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同时中国想缓和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关系,减轻外交压力,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两国才走到了一起,所以说国家利益可以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B项正确。A项错在“瓦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处于对峙状态,排除;C项说法绝对,中法国【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3247B
本文标签:
安徽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