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5·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国考1号5·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二)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2语文答案
    2、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3、2024国考1号2语文
    4、国考1号2024语文答案
    5、2024国考1号4语文
    6、2024国考1号3语文
    7、国考1号2024语文6答案
    8、2024国考1号5
    9、国考1号4语文2024答案
    10、国考1号2024语文6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的故事围绕“娜嘉”展开,从“娜嘉”拖走野兔开始,写到“娜嘉”受伤被抓,再到“娜嘉”被放归及最C.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赛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后“娜嘉”带来食物,始终紧扣“灵犬”二字。①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徒/骞留久之/不能(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写出了此地夜院中村庄的悲凉,又契合了后文苏联老夫妻深夜寻狗的内心得其要领/状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好一会儿,才将钢丝套弄断,刀锋变成了锯齿”,写出了钢丝套的坚硬,也从侧面表现出班长在放开A.单于,汉朝时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后也可用“单于”泛指外族首领。“娜嘉”时的急切心理。B.元鼎,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清皆有年号。A心外说采用第一人称,并以“我们”的边防哨所为集中场景进行叙事,通过这种紧缩空间的方式,使小说C.节,旄节,多以竹为杆,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常持节的情节既真实又紧凑。、D大行,文中指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外交官员,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封为大行。8.请简要分析文中“我们”对“娜嘉”的心理变化。(4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氏国王被奴单于杀死,月氏人对此心生怨根,却找不到一起攻打匈奴的人,此时汉武帝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应募出使。9.本篇小说的情感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B张骞出使经历坎坷,被匈奴长期扣留,后匈奴内部混乱,张骞与甘父找到机会逃出,回到汉朝,此时他答:被困匈奴已达十三年之久。C.张塞认为应当趁着汉军新败匈奴单于的时机,与乌孙联合,这样乌孙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成为汉的藩臣,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D.张骞到达乌孙国后,向乌孙王昆莫传达了汉武帝的谕旨,希望汉与乌孙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奴,这样匈奴一定会被打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教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余众遁逃远(1)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复为句奴所得」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騫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句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译文:岁。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2)今诚以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赛为太中大夫。骞初行时百余人,译文:昌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元鼎二年。浑那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句奴于漠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城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14.汉武帝最初派遣张赛出使月氏的本意是什么?文中张骞出使西域最终的成效如何?(3分)图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厚币略乌孙,招以益东,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答: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邮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贪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骞谕指日:“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甸奴,匈奴不足政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向奴日久具又近之其太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臣皆最匈奴不欲移徙赛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闻及诸重过旧学山寺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造文同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A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甸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又下白云去,楼头敲幕钟得其要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赛留久之)不能A.首句诗人怀着深情向读者点明,眼前之地正是自己早年读书的地方,照应了题目。得其要领/B次句展示了广阔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一个“拥”字真切地写出了寺院房屋之多。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 国考1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