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4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高三毕业班5月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2、2024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
    3、2024年高考广西名校模拟考试信息
    4、2024年高考广西名校摸底考试
    5、2024高考广西名校模拟考试押题卷文综
    6、2024广西名校第一次摸底考试
    7、2024年高考广西名校模拟考试押题卷试题及答案
    8、2024年广西名校第一次摸底考试文综
    9、2024年高考广西名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
    10、2024高考广西名校联考模拟
13.B【解析】提拉克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认为只有推进自产运动才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而获得公民权,这体现了当时的印度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项正确:提拉克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项: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排除C项:这一时期印度尚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14.B【解析】材料“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贸易,“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允许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这种变化反映当时苏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材料中没反映,排除A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苏俄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没有优先发展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15.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材料反映了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实际上仍然奉行绥靖政策宣而不战,导致战争的进一步扩大,说明二战爆发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D项正确;太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并未从《慕尼黑协定》中吸取教训,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德军入侵波兰时尚未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排除C项。故选D项。16.C【解析】根据材料中“多样化的双边、三角、多角关系有所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C项正确;美国至今仍然是超级大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第三世界影响力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当今世界仍然存在强权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1)原因:①新航路开辟,西方与中国的联系加强;②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与中国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而瓷绘中的吉祥画面正体现着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③瓷器是中国传统的外销产品,为西方人所喜爱;④中国制瓷业,能适应欧洲市场的需求,改进技术与工艺。(每点2分,任答3点,6分)(2)影响:①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促进了中欧文化交流,一方面,中国瓷绘承载的中国文化有益于丰富发展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的内涵,另一方面,欧洲的一些手工艺被应用于中国的瓷器生产,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发展,②促进中国民窑制瓷业的快速发展,在提高技艺与产量的同时,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进入到工场手工业时期;③大量瓷器外销,使欧洲白银流入中国。(如答其他内容言之有理亦可给分)(每点2分,6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魅力、时代魅力,其中有许多有利于促进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就如同文艺复兴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一样,其西传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此时吸收西方文化,主要表现在技艺方面,其对中国社会进步与转型的影响较小。(2分)18.(1)不同:梁启超主张改良,经君主立宪逐步过渡到民主共和:邹容主张反清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家:(2分)邹容还提出民族独立、民主选举、保障人民权利等。(2分)现实: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对腐朽的清王朝彻底失望;民主、等、自由等西方政治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每点1分,2分)(2)内涵: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2分)史实参考及评分说明:结合革命形势(具体国情),紧扣“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进行史实分析,有小结提升。(4分,阐述任答一点即可)阐述一: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反映出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的具体分析,促进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阐述二:国民革命失败后,提出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保障工农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有利于调动工农革命积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新形势,提出建立“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有利于各阶级阶层团结抗战,促进了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阐述三: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提出,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前途等重大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19.(1)①纳粹德国推行极端民族主义的恐怖政策,法西斯势力的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大批难民经海路或经苏联辗转抵达中国;②西方国家奉行的绥靖政策以及对流亡难民的漠视,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③中国的进步团体谴责法西斯暴行,中国民众克服困难接纳大批犹太难民,体现了兼济天下的人道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友善的优秀品质;④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二战期间的难民问题得以初步解决。(每点2分,任答3点,6分)(2)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②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③德军以“闪击战”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④德军入侵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化;⑤日本挑起太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⑥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⑦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⑧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⑨联合国成立,一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诞生。(每点0.5分,任答8点,4分)现实意义: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坚定维护国际公正义、维护世界和安宁、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立场;③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坚决反对任何美化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行径和任何篡改历史的图谋;④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20.示例:论题: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2分)阐述: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佛教逐渐融合进中华文化:近代中国学西方器物、制度、思想以挽救民族危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中国的新方案,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断发展丰富。中国文明也在交往中不断外传,日本在古代积极学隋唐文化,促成自身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四大发明外传欧洲,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思想解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8分)综上所述,文明具有多样性,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2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雅礼版)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