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历史(新教材版)试题查看

衡中同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历史(新教材版)试题查看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点即可)(3)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合理运用;经济政策要适时调整,从实际出发:要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3分)》17.【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2020年6月17日,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一台拖拉机下线90周年的日子”推算出第一台拖拉机下线是在1930年6月17日。可以从建设背景、建设成就,对国家的巨大影响等方面进行解说。本题较为开放,考生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评分标准】层次一:史实充分,语言优美。(9~12分)层次二:史实较为充足,语言淡。(5~8分)层次三:史实不足,语言混乱。(1~4分)》【参考答案】欢迎大家来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旧址参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受到了斯大林同志的高度重视;建设期间正好赶上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得以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生产线和熟练的技术人员,是大危机期间苏联利用外国技术的典范。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之后,生产的拖拉机为苏联的农业机械化和集体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了大量的坦克,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以它为前身的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仍然在为俄罗斯的经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2分)】18.【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第一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时期的经济政策和这一政策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的关键时间和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第二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材料主要反映经济政策的调整,它与经济建设的实践和经济理论相关。作答时要抓住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理论和政策的关系,条分缕析。【参考答案】(1)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2分)特点:国家干预经济。(2分)(2)关系:经济政策的调整源于理论和实践。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空前严重的大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失灵;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采取“普遍福利”政策,抑制经济危机,维持了西方战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但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逐渐为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经济理论所取代。(10分)19.【思路点拨】(1)据材料一“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得出新经济政策未能获得共识;据“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得出国际环境迫使苏联必须加速工业化。据材料一“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得出新经济政策与快速工业化有一定矛盾;据材料一“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得出斯大林模式在快速工业化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和成效显著。(2)根据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内外交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使得苏联经济增长缓慢,国内矛盾突出;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守势。据材料二“以加速科技进步为工作中心”得出注重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据“集中从企业改革人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制定计划”得出完善生产和管理体制;据“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得出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据“国家所有制比重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得出降低公有制的比重,得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3)根据斯大林迅速实施工业化得出改革要抓住机遇,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未能获得共识;国际环境迫使苏联必须加速工业化;新经济政策与快速工业化有一定矛盾(新经济政策不利于解决实现工业化的资金问题);斯大林模式在快速规划方面有巨大优势和成效显著。(4分)》(2)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使得苏联经济增长缨慢,国内矛盾突出;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守势。(4分)内容:注重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完善生产和管理体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降低公有制的比重。(4分)(3)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改革要抓住机遇。(任答两点得3分,言之有理即可)专题九20世纪上半期两种制度并立与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B卷)1.D【解析】据材料可知,一战促使俄国工人运动的组织性显著加强,工人运动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农联盟,A项错误:材料更多体现了斗争规模的变化,未体现斗争形式和工人数量的变化,B,C两项错误。2.A【解析)1919年时,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打击了衣民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经济困难,物资供应不足,粮食售价高,故A项正确:新生政权的建立稳定了社会秩序,未出现混乱,可排除B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说计划经济体制致使商品价格低迷,可排除C项;D项国家工业化在1919年还没有起步,排除。3.B解析J据材料可知,1923年为新经济或策时期,农民积极劳动以增加产量,B项正确。此时苏联刚刚建立,农业尚未机械化,A项错误:1928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C项错误;1927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D项错误。7校疆联盟2022届高考复全程精练·专题卷(新高考)历史参考答案第3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