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历史(新教材版)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金太阳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一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材料二1904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共22个章程,不仅包含了各级各类学堂,使学堂环环相扣,级级递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癸卯学制”周详全面、灵活实用便于现实操作;中体西用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又使西学的合法性得到公认;学制系统与行政系统分开使分工与责权明确,便于学务的发展;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后来,更是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定为教育之宗旨。一摘编自黄加文、曾绍东《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学兴办的背景及特点。(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与汉代官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15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教育救国”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它的基本观,点是:近代中国之所以贫弱落后不发达,之所以倍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根本原因是人才不足,也就是教育不发达、不普及。因此,要想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就必须将改革和发展教育视为救亡图存的要津。只有将教育作为突破口,才能使中国转贫为富,转弱为强。“教育救国”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因此学术界对“教育救国”思潮评价多有争议。一摘编自郭秀艳《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教育救国”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高二历史试题卷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
